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从一般性状检查入手,一步一步带领大家了解尿检单里的条目含义,一般性状仅仅只是我们尿检中很小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优秀的科学家们运用十八般武艺来为我们检验尿液中的成分,用以推测疾病的性质以及变化,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化学检查了!化学试剂会化作第三只眼睛为我们提供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
尿液的化学检查包含尿蛋白、尿糖、酮体、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尿白细胞酯酶以及尿亚硝酸盐。看见这么多的条目,它们究竟代表了什么,尿液里有了它们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呢?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尿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会存在少量的蛋白,而医生说的病理性的“蛋白尿”是指尿液用常规定性的方法检查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测持续超过150m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生理性蛋白尿会因诱因(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等)的解除而消失。[1]之前我们提到过,肾脏的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但会有不少小分子的物质透过这张滤网,而肾小管负责重吸收肾小球透过的但是对人体有益的小分子物质。这些滤过以及重吸收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发病,病理性的蛋白尿就是由于肾脏的损伤而导致蛋白质滤过率上升或是重吸收功能下降。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是否有蛋白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些尿液中泡沫太多且不容易消失就代表身体不好的说法呀?其实我们尿液中产生了很多难以消失的泡沫,就是因为尿蛋白在作怪哦~
尿糖

当肾糖阈降低或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8.89mmol/L)时,尿糖定性实验为阳性,称为糖尿。[1]肾糖阈就是指肾小管可以完全重吸收血糖时对应的血糖最高水平。对于正常人而言,血糖低于8.89mmol/L时,肾小管是完全可以将进入的葡萄糖完全重吸收的。那么为什么会有糖尿呢?说明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下降了,或者进入肾小管的葡萄糖含量过多,肾小管已经来不及全部重吸收了,生理性糖尿是由于大量食用碳水化合物或是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所致。病理性糖尿则见于肾脏的损伤,或者是糖尿病等疾病导致血糖的升高引起。
酮体

酮体是我们脂肪分解时产生的中间产物,一般在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时大量产生,若超出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血液中酮体的浓度便会升高,超过肾阈值便产生了酮尿。正常人酮体定性检测为阴性,阳性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肝功能下降病人以及妊娠剧吐、高热、过度节食。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

[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的代谢相关,而红细胞的代谢也与人体中的清道夫——肝脏有关。尿胆红素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轻中度增高;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明显增高。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1]说到黄疸,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整个人的皮肤都是黄色的,但是有的人吃了不少胡萝卜,ta的皮肤也会变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用担心,吃胡萝卜是不会导致黄疸的,胡萝卜的黄色是因为胡萝卜当中的色素成分导致的,并不是病理表现哦,黄疸会并见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发热、粪便颜色的改变等等,同时黄疸也会导致巩膜(俗名眼白)的黄染哦,这是胡萝卜所无法导致的。
尿白细胞酯酶
白细胞酯酶是存在于人体粒细胞内的一种酶类,该酶检测对泌尿道感染有辅助诊断意义。
尿亚硝酸盐
正常尿液中存在适量硝酸盐,当泌尿道感染时,尿中某些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此试验为阳性。感染检出率与细菌的种类有关。本试验阳性提示尿路感染的可能,阴性则不能排除尿路细菌(无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感染。[1]
以上就是我们尿常规中化学检查检测的一些成分了,正是科学家们对于世界无微不至的观察以及对于真理的追寻,才使得我们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下一次我们检验篇的课堂中,将会进入显微镜的视角,给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看医生眼中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詹华奎.诊断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6:311-319.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
文案:谢孺韬 周孜奕
排版:谢孺韬
审核:林可妮
指导老师:陈跃来 陈超 汤康敏
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陈跃来上海领军人才工作室
浦东陈跃来名中医工作室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1DZ2315500)
允许市科委免费公益使用和推广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