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信
上月我阳了,应该说全家都阳了。
我年轻,发烧了一个星期就好了,老人家熬不住,五天去了三次医院,包括两次三甲医院,一次社区医院。
至于为啥不三次都去三级医院?
此处坐标番禺,因为番禺市桥&桥南的三级医院就三家,那段时间医院天天爆满,老人家不舒服又不想人挤人排队大半天,就先去社区医院凑合了一下。

这段时间去过医院的同学应该都是了解的,基本上医院都是爆满的状态,大街上隔段时间就有救护车路过的声音,据医院的工作人员说,救护车接都接不过来。
抗疫的三年,加上家里有老人,重新发现医疗资源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医院举步可达,在必要时候就是用来救命的。
医疗资源的重要性,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所以哪个区的医疗资源最好最强?
一、从所拥有医疗资源来看,广州哪区强?
我们常说医院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医院,所以他们究竟是个啥?
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社区医院最低,然后从一级到三级逐步递增,其中最好的三级医院是指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每个等级也分为甲等,乙等,丙等三等。
我们常说的三甲医院就是三级医院里面的最高档,换句话说拥有三级医院最多的区域,医疗资源最好。
阿信仔细翻阅数据,从广州卫健委官网最新公示名单(2021年发布)中,整理如下:全市正规医疗机构共308家,社区医院153家,其中70家为三级医院(39家三甲31家未评),三级医院约占正规医疗机构的23%。
根据广州正规医院的名单,阿信做出各区情况统计。(正规医疗机构公示网址:http://wjw.gz.gov.cn/xxgk/zdlyxx/ylwsxx1/content/post_7973130.html )

其中医疗机构包括普通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如口腔医院、护理医院等),具体的医院名单可以点击上方的卫健委官网链接获取详情。
拥有医疗机构的数量最多的区域是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分别为57家、55家和38家。
可以看出,医疗机构最多的区域主要还是以中心城区为主,而像从化区、增城区、南沙区等远郊区域则医疗水平较少。
其中三级医院的各区数据如下:(卫健委三级医院公示信息网址:http://wjw.gz.gov.cn/fwcx/yljgcx/content/post_7153457.html)(注:百度百科显示南沙中心医院为三甲医院,但卫健委网站上三级医疗名单并无南沙上榜,本文数据暂以卫健委官网发布为准,特此说明)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老城区越秀区以19名遥遥领先,其次是白云区,而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并列第三名。
数据中可知,广州最好的医疗资源还是位于中心城区,外围区域如南沙区、从化区、花都区高级的医疗资源是相对比较稀缺的。
中心四区越秀、天河、荔湾、海珠,加起来共40家三级医院,占全广州的三级医院57%,说明医疗资源还是以老城区居多。
其中如中山系医院、广医系医院等广州最拿得出手的医疗系统,主要也是集中在天河、海珠等中心区,成熟优质的配套也是近年来即使广州房市动荡,但中心区房价依然相对持稳的原因。
当然,如黄埔、南沙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是逐步引进了多所三甲医院,在未来,区域医疗的拥有量或会有变动。
由于二级名单在卫健委官网上尚未公示,为保证数据来源为官方输出,所以在本次统计中不作展示。
各区三级医院占各区正规医疗机构的占比如下:

数据可知,各区三级医院浓度最高的是越秀区与海珠区等老城区,最低是从化、南沙等远郊区域,广州的医疗核心还是集中在老城区。
而除了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外,社区医院和镇卫生院也是身边重要的存在,各区的社区医院+镇卫生院数据,阿信也整理出来了(卫健委名单网站:http://wjw.gz.gov.cn/fwcx/jyzn/content/post_5893802.html)

从数据可知,拥有社区医院+镇卫生院最多的区域依然是中心城区天河区、白云区与荔湾区,而因为拥有较多镇卫生站,所以增城、花都的数据也上来了。
不要小看社区医院和卫生院的存在,口罩期间做核酸、打疫苗、包括在医疗资源紧缺时,社区医院都充当着分流的作用。
对于小感冒、小毛病,或者打疫苗,社区医院是完全可以满足,非常便民。
总结一下,从医疗资源数量来看,最丰富的依然是老城区,而级别最高、医疗水平最好的三级医院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城区,至于社区医院+镇卫生院,中心城区依然位列前茅。
二、从人均可使用医疗资源来看,广州哪区最丰富?
部分区域医疗资源多,也能是因为地方大、地价低,所以ZF把医院设置在此处,也可能是因为多年的资源倾斜,因此配套成熟。
而每位居民是否能获取优质的医疗体验呢?那还得看人均的数据,阿信把各区的常住人口与各区三级医院的数量作出匹配,看看哪个区的居民能享受的最宽裕,并且最好的医疗资源。(计算办法:2021年各区常驻人口/各区三级医院数)

用图表看可能会更直观:

越秀区由于医疗资源丰富,而且面积小,常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人均拥三级医疗的是最丰富的,第二名荔湾区亦是同理。
天河、海珠、白云虽然医疗资源丰富,但是作为广州的CBD区及外来人口密集区域,常驻人口较多,一定程度上分摊了医疗资源。
而从化、南沙由于三级资源较稀缺,人均可用三级医疗的配比较低,需求更高的医疗资源还得到市区去。
文章梳理下来,我们不难看出为啥市中心的房价一直都能站稳,而外围区域的房价在动荡中较不稳定。
其原因就在于,城区的配套都是现有的、丰富的,也是这座城市发展多年的资源沉淀。
比方说越秀区凭借全广州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奠定了它可能是广州配套最成熟也是最好的区域,需求自住的同学就极有可能为其买单,加上越秀区的供应本来就少,导致越秀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在房住不炒的方针之下,加上近年来的大环境导致的市场信心不足,让更多的同学更看重现有的配套,看重是否能自住。
以往大家买房,多数会看交通、教育、商业,而经此一疫,未来考虑购房,对于家里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同样还是需要关注与好的医疗配套的距离,是否能方便就医。
好了,评论区交流下这次疫情大家的就医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