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人儿背《药性赋》说,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
老爷爷说,小洋人儿啊,你知道为何虚冷的疝气大都要用到葫芦巴小茴香之品吗?
小洋人儿说,它们都性质温热,因此可以散虚冷。
老爷爷说,还有一方面原因,它们都是种子,诸子皆降,植物的种子就相当于人的睾丸,主传宗接代,所以中医从同气相求的角度来讲,像小茴香、葫芦巴、橘核之品,都善于直入下焦,能温通阳气,疏散寒气。所以不独下焦疝气,便是脚气,腰冷阳虚,皆可用之。

有个妇人,经常觉得小腹周围有团冷气,医院一检查是盆腔积液,每次月经来时,都会觉得那地方隐隐作痛。
小洋人儿见她唇暗舌淡胖、水滑,便知道这是下焦有水气瘀血。
老爷爷说,水饮非温不化,气滞非香不散,血瘀非破不开。
于是老爷爷便用葫芦巴,温散下焦寒水,小茴香畅行下焦冷气,桃仁开破下焦瘀血,以这三味药打粉,用酒糊为丸,米汤服下。结果一料药还没吃完,这妇人几年的膀胱冷气痛经就消失了,再去医院检查,连积液都气化没得了。
随后小洋人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衍义》记载,治膀胱冷气,葫芦巴、小茴香、桃仁等分,一半打粉酒糊为丸,另一半直接打成散,丸子用酒送服,散用米汤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