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能诱发心衰,这不是危言耸听!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高危因素之一。感染后,它会通过多种方式加重心脏负荷,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其主要机制是发热时身体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感染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加剧,部分内毒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力衰竭。如果呼吸道感染进一步发展形成肺部感染,心肌供氧会进一步减少,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相较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它具备一定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强。虽然致病力降低,主要会出现呼吸道感染,但的确有可能引发心衰,这一点需引起高危人群的警惕。
那么,哪些人群属高危人群?如何早发现早治疗?如何规范用药?近日,北京医院刘蔚教授分享了一些经验方法,建议大家都看看。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衰找上门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是心脏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体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和/或右心功能不全,两者症状表现不同。

如果有频繁干咳、胸闷气喘,在一定程度活动后还出现加重的情况,就要警惕左心衰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突然气闷被憋醒,必须坐起身才能缓解的话,更加要提高警惕,尽早安排检查。
如果出现浮肿,则可能是右心衰。这是因为发生右心衰竭时,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从而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就会引起浮肿。右心衰水肿通常先出现于踝内侧,严重的会向上发展到全身水肿。
如果发觉自己或家中老人有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为佳。这一疾病要早发现早干预,否则将给患者健康带来很大伤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具体检查手段包括BNP或NT-proBNP的测定,其能够筛查心衰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超过1200万心衰患者,且以每年新发约300万例的速度高速增长。70岁以上的老人中,每十人就有一名患有心衰。但它也不是一个“老人病”,近年来,年轻人患心衰的情况不断增加。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年轻人出现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心衰患者合并新冠感染,有哪些要注意的?
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相较于健康人群,他们免疫力相对低下,因此容易成为新冠病毒“偷袭”的目标。如果心衰+新冠一起来袭,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一点:无论是处于新冠感染期、康复期还是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心衰患者,治疗心衰的药物都应长期坚持服用,一定不可随意停药!只有把原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用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才能更好地战胜病毒。

药物选择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与《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都推荐了芪苈强心胶囊。它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也是两大指南推荐的唯一中药。
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它能够有效改善心衰,且安全性良好。它能改善患者胸闷气促、腿脚浮肿、夜睡不能平卧等症状,也能改善心功能,抑制患者心脏变大。临床研究证实,在国际标准治疗基础上+芪苈强心胶囊,明显提高临床疗效16%,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并列入JACC年度学术亮点。
另外要做好的是保持居住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灰尘引发患者的剧烈咳喘。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时间最好超过半个小时,不过在通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暖,避免空气对流影响患者。日常饮食方面,尽量做到少量多餐、低盐饮食。感染期间不要大量剧烈运动,避免心脏耗氧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