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农村长大的很多70后、80后都有过这种经历,就是拉完便便之后,便便上会有白色的虫子,更有甚者咳嗽的时候还会吐出虫子来看,这种经历会给人留下很长时间的阴影,但是现在基本没有这种情况了,为何现在没了?

便便中有虫子,吐虫子是感染了蛔虫
蛔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们,线虫纲,蛔目,蛔科的寄生虫。蛔虫的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状,虫卵为椭圆形,卵壳表面常附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严重时在我国的感染率高达70%以上。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肠道里面的寄生虫为什么会咳嗽的时候将其咳嗽出来呢?这是因为蛔虫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所寄生的位置是不同的,人感染蛔虫后蛔虫会在人体内来个“旅游”。

蛔虫的卵是同人的粪便排出体外的,受精卵排出体外后,脱一次皮就可以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这种虫卵被吞食后,卵壳就会被消化,幼虫就能从虫卵中逸出,逸出的幼虫会穿过肠壁,进入淋巴管或肠系膜静脉中,然后随着淋巴循环或者血液循环,经过肝脏、右心后到达肺脏,在肺脏中会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幼虫在肺脏中进一步发育,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会沿着支气管逆行到咽部,正常情况下会被吞入到消化道(有时候宿主咳嗽时也会从嘴巴中咳出幼虫),然后经过食道、胃,再度回到小肠,并寄生在小肠内。这整个发育过程需要25-29天的时间。
蛔虫的危害
蛔虫寄生在消化道内会以寄生人吃进去的半消化食物为食,抢占了营养就会导致病人表现出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等营养不良症状。如果感染的虫子较多,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大量蛔虫阻塞肠道导致蛔虫性肠梗阻,蛔虫进入阑尾会引起阑尾蛔虫病,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
甚至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患者发热、咳嗽、重度感染时还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

蛔虫的防治,“黄色糖”的功劳很大
“黄色糖”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宝塔糖,虽然它被称为糖,但实际上是治疗蛔虫病的药。现在药店依然还有宝塔糖在卖,不过现在宝塔糖中的主要成分同早些年的有非常大的区别。
说起宝塔糖就不得不提苏联老大哥,在建国初期,蛔虫病在我国是一种大面积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疾病。蛔蒿中的主要主要成分能起到兴奋蛔虫神经节,使其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样蛔虫就不能继续附着于肠黏膜之上了,就会随着粪便被排出,所以以前吃完驱虫药排出的虫子多数都是活的。因蛔蒿是北极圈内特有的植物,所以我国生产驱虫药所使用的蛔蒿一直都是从前苏联进口的。

1952年,作为前苏联的援华项目,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蛔蒿种子试种,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专家将从苏联引进的20克种子分成四份,分别送往潍坊、西安、呼和浩特和大同四个农场进行始终,最终只有潍坊农场试种成功。
蛔蒿的种植曾经也辉煌过,最多时潍坊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多亩,淄博市一家知名药企,在1958年曾经一次建起40间烤房,供鲜蛔蒿植物茎叶的烘干。但后续因为一系列问题,1982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包括“宝塔糖”驱蛔药在内的127种药品与剂型予以淘汰,这一淘汰最终导致蛔蒿在全国绝种了。
现在我们吃的宝塔糖已经不是之前用蛔蒿生产的宝塔糖了,其主要成份为0.2g磷酸哌嗪,此外还加入了香精、色素、蔗糖等。

虽然宝塔糖在上世纪我国治疗蛔虫病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要将现在没有蛔虫病这件事的功劳全部都归“宝塔糖”并不合适,蛔虫病大幅度减少靠的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蛔虫病的传播主要是粪口传播,以前生活条件较差,很多人喝生水,吃生的蔬菜,现在人们多习惯喝热水,蔬菜也都是经过清洗后再吃,而且以前种植蔬菜、水果等多用农家肥,也是导致蛔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多数果农更习惯使用化肥和农药,农家肥使用的少了,蔬菜上沾有虫卵的机会就少了。

现在的人们更加文明,更加注意卫生,基本没有随地大小便的情况了。就连很多农村都改用冲水马桶,大大减少了蛔虫卵污染土壤,传染给人的概率。饭前便后洗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蛔虫病的传播。
另外,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现在的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农药会在一定程度上杀死虫卵。